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3月2日,华盛顿暴雪,阳台上的积雪有两三寸厚。又骑不了车,很无奈。

来到美国驻站后,遍寻自行车一个月。眼见动辄几百上千美元的价码,实在下不了手。

亚马逊上最便宜到100多美元,但运来是散的,得自己组装,另外看用户评论都说此类车很差。更主要的原因是,我一没工具,二没技术——自小动手能力就很差,会拆不会装,因此我那已过世的姥姥从小就不看好我,对比我小三岁的表弟却总是赞许有佳。当然,表弟职高学完汽车修理后,没修过一辆车。这是后话。

我就想,要能把家里的“飞鸽”带来就完美了,那造型、结构、民族气息,搞不好放eBay上能拍出天价。沈老师来的时候,带我去他朋友家附近的大型仓储型超市购物,学么我的自行车,还是299。我忍,我再忍。

最后,在一家车店买了一辆二手“弯赛”——公路赛车,车把是弯的。这车状况很好,相当轻便,感觉自己都轻了——直到好友在MSN上提醒,“注意安全,他人的安全。”

不管怎样,骑车的感觉很好,华盛顿特区很小,走路到地铁站、倒车、进出站的时间比骑车要长。而且,一些中国同胞见我捧着头盔称赞我勇敢,再加上骑在机动车道上“鄙视”人行道上钻来钻去的骑手,很威风。也有一点不好,就是忘摘头盔进入写字楼,有时被人当成送外卖的。

后来发现,大街上除了我,没有不是一身职业装备骑“弯赛”的,美国人喜欢山地车!

开始不明白,直到有一天。那一回,我一手扶把,一手持烟,行驶在市中心。眼前突现一坑,车轮一沉,车把一偏,车身急倒。赶快双手握把,使劲打轮,斜过两条车道终于扶正。好险,一身冷汗,好在身后没车。

事后想,如果车轮再宽,那一小坑完全可以填上,若车把更宽,一手也能把持——回想中学时三环上双手脱把疾驰,未遇如此险情。原来如此:山地上当然要骑山地车。

慢慢发现,华府道路大小坑洼遍布,外加柏油补丁无数,此为一国之都!山姆大叔脚下的路,该修了。

地上不行,地下也差不多。纽约和伦敦地铁够旧,至少亮堂。华盛顿地铁站台,灯光昏暗,待久了必得抑郁症,跳下站台一了百了。这还不算完,线路和轨道老化,它不是失火就是坏车。

来此三个月,“有车”两个月,剩下时间已赶上三次起火。两次赶上火已灭,但失火路段还没修好,于是双方向列车在某路段要共用一条轨道。两边列车排起长队,等候一一通过。我估计,下一个坏的肯定是那个路段的“道岔”。还有一次赶上正在烧,我坐的列车在某站停下,广播让乘客撤离,到地面等候Metro安排的大巴。出来后20分钟不见大巴踪影,不得已步行离去。

好在地铁司机训练有素,一般会在行驶中及时通报情况。比如有一次,广播响了,“前面有列车,我们会停下等一会儿。”一秒钟后,“哎?前面没车。”。。。。。。也不知是仪表、眼力故障,还是娱乐大众,免得抑郁症。

乘华盛顿地铁电梯(滚梯)的感觉是颠簸。我猜可能是长期连续使用,链条变形,站在电梯上,隔一会就会“咯、噔”颠两下。两下间隔不一,频率不一。“咯~~~~噔”一般没事,急促的“咯噔!”,人就站不住了。见过几次有人在上行电梯上险些向后翻到,这时候我会抓紧扶手,耳边想起哥们的告诫“注意安全,别人的”。

难怪,奥巴马7870亿刺激计划,对每一条两党都在国会打成一锅粥,唯独对基础设施投资中的铺桥修路,都没意见。美国交通部拿到481亿美元,其中275亿修公路,剩下的搞铁路、城市客运。这钱够不够?还没想明白,下回说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增新

李增新

12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财新驻美国圣何塞记者

文章